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圆满举办

导读

4月1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圆满举办。来自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六校师生齐聚古都西安,汇报毕业设计中期成果,专家评委予以细致点评。


本文字数:5855字

阅读时间:18分钟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联合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六校师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主题为“大西安·新临潼:骊山北麓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规划”



本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开场,召集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声教授出席,并由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尤涛老师、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陈超老师主持。


  

主持人:尤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系主任

主持人:陈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委员会主任


致  辞


 

致辞人: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是学科的常规教学活动,这项活动有亲情、有挑战。本次毕业设计选题“大西安·新临潼:骊山北麓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规划”富有挑战性,设计的研究范围大,涵盖内容多样、复杂,贴合全国现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工作,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


石楠秘书长指出,临潼具有很多世界级资源,是世界级的研究内容,临潼存在很多县级市、县城等中小城镇的共性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予以考量。同时,强调毕业设计是本科五年专业能力的综合集成,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希望六校毕业设计能够有新思考、新创意、新设计。


 

致辞人:雷振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雷振东院长在致辞中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全体师生对所有来宾表示感谢。他表示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是城乡规划学科顶级学术交流平台、设计交流平台和院校交流平台,各校师生在设计交流时应当立足临潼实际,各自特色,呈现具有新模式、新风格的规划设计成果,不断创新。同时,表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召集院校,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推动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不断发展,争取再升级,再创新。


受邀点评专家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邹  林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副区长


 

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王  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袁  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六校方案


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秦风唐韵,循脉营城



东道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围绕“秦风唐韵,循脉营城”主题,在“华夏文明源脉、国际文旅典范”的总体定位之下,构建“溯源、理脉、营城、造境”的生成框架。通过历史切片、基地解析,从生态、历史、文旅、交通、人居五大专题,建立纵横交叉的二元矩阵推演框架,从基地整体层面到结构生成,形成一系列导控体系来指导下一层级设计。


(1)生态篇:以山水陵田湖园构成点线面网的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形成两轴看山、八廊望水、两线穿园、九星、多点的空间结构,畅想“山水亲临的生态之境”。


(2)历史篇:延续华夏文明源脉,构建山-宫-城-郊一体的生态文化博物馆体系,生成承载厚重人文底蕴的历史场域,畅想“承脉赋兴的历史之域”。


(3)文旅篇:内环外放的空间轴线、依托华清宫—始皇陵构建的空间双十字空间轴线与Y字发展轴线串联三级节点;以三大主题旅游线路形成网,以秦风唐韵三大片区为底,畅想“涵文乐康的文旅之城”。


(4)交通篇:构建秦风、唐韵的两层环线,“三纵两横一放射”的交通骨架,三级换乘体系与多元交通联运体系,畅想“外联内接的畅达之地”。


(5)人居篇:在完善生活圈设施、公服体系等基础上,回应以上专题,以“公服+”的形式探索公共空间模式,居游同乐、全龄共享,畅想“诗意乐活的栖居之所”。



最终,方案立足“山水亲临的生态之境、承脉赋兴的历史之域、涵文乐康的文旅之城、外联内接的畅达之城、诗意乐活的栖居之所”的五大专题愿景,有序形成承脉控“底”、顺脉构“架”、依脉立“核”、延脉定“轴”、因脉显“阈”5条集成策略及23条规划策略,进而生成“蓝绿紫——三道共舞、山宫城——中轴统和、秦唐韵——交相辉映”的新临潼空间格局。


汇报团队


评委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对城市的理解与认识比较全面和深入,逻辑思路非常清楚,要素梳理与分析非常精准。针对下一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提升:


(1)专题分析方面,针对现有专题之间的关系,专题思辨结果,应当进一步糅合、提炼,加强各专题之间的关联度。


(2)空间分析方面,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的关系解读,将城景关系贯穿整个专题分析及空间分析。针对不同空间、不同区域结合实际进行区别化的考量与设计。


(3)规划设计方面,针对空间具体规划、更新、设计的工作内容在下一阶段要着重加强,注意从宏观到微观的衔接,突出空间设计的重点,明晰城市更新解决的问题及任务。


(4)研究视角方面,建议跳出西安,拓展思路,重现审视临潼发展的方向、潜力与选择。


02

东南大学:活态博物馆,唤醒新临潼



东南大学团队基于对临潼印象的认知,提炼从城市核心——文化切入,围绕山水生态、历史传承、城市人居三个角度,以文化空间作为载体和核心手段,提出“活态博物馆,唤醒新临潼”的概念,尝试解决临潼目前在城市、城乡、区域三个维度上存在的问题,激活生态文化空间、历史文化空间和人居文化空间,带动全域整合,焕活城市发展。



方案生成基于“寻外联、揽形胜、通经络、唤意境”四个步骤,建立活态博物馆,唤醒新临潼的空间格局,实现山水城市,文化脉络,活力复兴的空间愿景。


(1)生态文化之馆。揽秀山,即延续山脉,形成骊山生态廊道和骊山渗透绿脉。溯源流,即追溯一水八河的河流系统。守乡野,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还原田野基地。


(2)历史文化之馆。循文脉以正历史,乐文旅以兴市井,行文路以网古今。构建了以历史资源点,带动文化衍生区,以旅游线路网联系古今文化点的总体结构。


(3)人居文化之馆。通过兴社区加强人居建设,话桑麻激活乡村活力,共旅居创造文化效益。


团队借助初步选地,呈现了诗画古城、青山朱苑、怀秦乐乡三个小地块设计,从城、郊、野三方面对设计概念进行具体阐述。


汇报团队


评委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南大学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重点突出;以文化为切入视角抓住了临潼特点;从多重关系中找问题,分析方法和框架完善,阶段成果内容较为扎实和系统。针对下一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提升:


(1)规划目标方面,进一步思考如何从政府和居民的视角,通过规划设计解决满足当地居民诉求的问题。


(2)规划设计方面,进一步全面涵盖重要景区和临潼本地文化资源;处理好看不见的地下遗产和看得见的地上城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思考实现博物馆规划概念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法。


03

天津大学:骊北渭南,文兴临潼



天津大学团队延续前期调研“以文化为核心”的主旨,确立了“骊北渭南,文兴临潼”的主题。从“骊山源启”、“江山描擘”、“寻脉问究”和“文兴临潼”四部分来探求临潼未来发展之势。提取深植临潼的文化内核——骊山文化,它是崇尚自然山水、讲述华夏源脉故事、孕育秦地民风的文化场域。在此基础上,方案从山水绿城、产活焕城、多元绣城、交通梳城河雅貌景城五个层面助力临潼传唱发扬骊山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1)文之基——山水绿城:通过对于GIS地理数据分析得出临潼生态适宜性与廊道、现状山水格局的分析,确定“骊山雅显”和“水道复归”两大山水行动。望山亲山进山,复水复生境,最终形成山水城田生命共同体。


(2)文之产——产活焕城:区域产业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时代导向和自身禀赋导向综合研判确定产业类型。立足产业提振、文化产业板块与网络构建从而产业焕城。勾画未来人群、未来社区和多元主题活动策划从而乐活趣城,进而产活焕城。


(3)文之骨——多元绣城:聚焦空间,聚焦文化要素,进行宏观和中观的空间结构规划,生成包括轴线、板块和路径的文化骨架。“四横”横扫山城路水、“两纵”纵跨山河经轨、“五核”核聚新旧文脉、“多廊”廊沿陵田谷水、“四径”径连文史民田。


(4)文之道——交通梳城:确立区域交通地位,打破城市铁路割裂。从多元选择交通方式和慢行可达文化资源构建文化门户、主客慢行共享的文之道。


(5)文之景——雅貌景城:基于城市景观风貌现状、规划定位要求,从风貌分区、门户节点、城市色彩和城市夜景等管控城市风貌;从开敞空间、建筑高度、天际线、眺望视廊等管控城市形态,从而形成山水自然历史厚重的秦地民风与临潼独特的雅貌城景。


叠加五大策略系统,形成控制重点。遴选老城地区综合服务,田园小镇梦圆闲情,文旅小镇对标国际三大地区作为空间设计集成。


汇报团队


评委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天津大学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从文化切入,视角较为特别,分析方法较为新颖,阶段成果的内容较为扎实和系统。针对下一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提升:


(1)文化方面,注意分析突破和创新模式,拓宽文化的范畴,不仅仅停留在现有物质文化遗存上,加强对生活性、在地性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


(2)空间方面,加强文化脉络与城市绿道、蓝道、慢行系统的相结合,注重城市风貌管控与城市形态的分析,下一阶段重点把握老城区域的更新。


04

清华大学:聚焦山景城,共塑临潼环



清华大学团队从临潼历史和现状出发,从万年历史建立对临潼认知,从八个方面分析临潼现状。基于全景式的观察与分析聚焦于110平方公里的地段,并提出“山、景、城”这三项地段整体空间格局中最重要的要素。从三项要素和要素之间的三对关系入手,剖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将问题总结为山隐、景碎、城弱、山城隔、景城离、山景疏。结合问题判断以及上位规划,重新进行思考临潼新时期的三大定位:世界级文旅目的地、大西安东部门户、现代山水人居示范区。基于三大定位,针对前面总结的三项要素与三对关系,提炼出了整体思路:活城、合景、兴山、联景城、嵌山城、融山景。并将其落实于地段内的具体空间上,聚焦于三大区段,凝练出三大策略:重塑新中轴、畅游新园陵、共享新山林。



(1)重塑新中轴:激活历史资源、承接旅游门户、增强文旅吸引、提升公共空间


(2)畅游新园陵:大格局、全要素、多线路展示秦始皇陵;设置内外双公园,提供多样化价值共享;分步分区安置拆迁村民,谋划产业促进就业致富。


(3)共享新山林:还山于野,四五条谷壑重现;还山于民,七八处院村翻新;还山于游,百千年胜景依旧。


汇报团队


评委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清华大学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研究思路及研究观点非常新颖,研究框架非常完善。针对下一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提升:


(1)价值方面,当前对生态、文化与经济的价值分析比较全面,缺少从社会角度对临潼实际的分析,社会价值方面应当予以补充。


(2)定位方面,针对临潼的定位不仅是空间上的定位,更要是功能上的定位,加强其在大西安发展中的解读,山水格局的解读,探索物质空间的可见轴线与心理空间的导向作用。


(3)空间方面,临潼与西安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的情况下,产业、人口、游客等方面的要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文旅的TOD模式是否可行,两者之间的联系;山景城与临潼环之间的空间咬合度的问题,值得下一阶段细致思考。


05

同济大学:遗+山水·焕彩临潼



同济大学团队基于价值再认知,提出“遗+山水,焕彩临潼”的设计主题。使用“要素梳理-体系重构-体验焕活”的战术思路,定制空间策略体系,即“山河之吻创生境,古今相织造文境,城陵相拥兴家园”。


“大遗址+”模式并非局限于大遗址本身,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三种内涵:首先是升级,即1.0向2.0的迭代;第二是整合,强调现有要素的关系重构,实现“1+1>2”;第三是注入,即通过注入新的元素形成化学反应。



(1) “一环”——指大遗址文化驱动环,以秦陵大遗址为核心,强化遗址区外围联系,多层次、多维度统筹规划,驱动板块发展。


(2)“双轴”——是文旅综合发展轴和生态休闲提升轴,以交通、生态、文化为底带动产业发展。文旅轴串联(生态宜居、铁路宜居、生态休闲、编组站生活区),生态轴串联(生态康养、科研教育、唐韵温泉、户外运动、文化体验板块),双轴共同引领(古城核心、文创中心和秦陵核心展示区)。


(3)“三脉”——指重点恢复沙河、五里河、临河三条水脉,分别作为生态体验水脉、文化创意水脉、城市活力水脉,织补生态蓝绿网络,串联公共空间节点,形成滨河廊道体系。


评委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同济大学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从大遗址着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破题点,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清楚,核心问题剖析的比较精准。针对下一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提升:


(1)定位方面,加强临潼与西安的发展关系研究,建议结合西安的城市发展规划思辨临潼的发展定位与功能定位。


(2)衔接方面,加强前文基础分析与问题剖析得到的成果及结论的应用,分析基点、核心问题与规划落脚点的结合应当更加紧密;加强多元利益主体的交织与治理体制的深入。


(3)空间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空间工作重点存在差异,建议运用文化从不同空间层级、不同类型的片区来深入具体城市更新区域的空间设计。


06

重庆大学:田园束环



重庆大学团队从对临潼的综合认知出发,在城乡一体与时代创新的背景下,以临潼的城乡关系为抓手,着手研究了国内外城乡关系相关理论以及相关城市模型。最终决定以打造基础设施为核心策略,提出了“田园束环超级基础设施城市模型”。



“田园束环超级基础设施城市模型”核心是以建设将地铁、汽车、步行、畜行等交通方式集成立体分层管理的脊骨状环形交通基础设施,沿用高密度集约发展TOD模式,城市沿线分布,整合周边资源,迎合发展机遇,形成了5大城市组团。


(1)未来科技工业组团:组团建筑开发密度较高,主要作为高尖人才汇聚的产业研发高地,同时形成完整的配套办公商业服务。


(2)现代田园农业组团:组团以畜牧种植业为主。束状交通体在交通功能外复合了天空农场等构成了开放共享的空中步行空间,最大限度地享受诗意田园风光。


(3)生态绿色骊山组团:组团建筑以柔和的沙丘形态结合屋顶绿化,使束状交通体容于自然,并与骊山遥相呼应,空中线形公园缓缓绕入骊山。


(4)传统文化老城组团:主要进行老城的有机更新。束装交通体至此分解为平速路、快速路与高线公园三个部分,并与老城相衔接融合。


(5)自然田野组团:环状城市所围合的自然田野,含体验采摘、特色种植等功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田园景观与休憩观光场所。


汇报团队


评委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重庆大学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从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非常好,设计成果非常具有创新性。针对下一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提升:


(1)研究方面,建议后续工作加强对概念的解读与深入,建议放置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结合具体更新区域进行落位与创新。


(2)空间方面,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形态特征值得探索,注意对城乡关系的阶段研判,加强临潼全域空间实际和上位发展要求的考量。


(3)制度方面,探索的内容值得肯定与鼓励,后续工作注意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和提升。



总  结


最后,各位点评专家与到场嘉宾对本次中期汇报进行了会议总结与现场问答。专家总结指出,本次六校毕业设计的题目非常具有创新性,体现了学术、专业、行业的贴合度与包容度,切入视角多元,可供选择的设计层级、设计点较多,设计主题的自由度较宽,是对当下教学工作检验和启发的有力课题。同时,强调城市更新涵盖内容较多,层级较多、系统较多,需要进行多元视角、多个维度、多种层级的创新和集成。另外,专家与老师希冀六校同学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毕业设计机会,坚持自己特色,明确初心,回归在地发展、民生发展、地方发展的可行性,不断进行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创新性探索,给自己5年的学习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到此,中期成果汇报顺利结束,终期成果汇报将在重庆大学举行。




特别致谢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临潼分局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分院




供稿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开幕式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网上开幕式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评图在东南大学顺利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